文艺观察

李白故里的文化使命

——写在首届“李白诗歌奖”颁奖之际



  □ 方发勇

   这是华语诗歌的盛典——5月23日晚,首届“李白诗歌奖”颁奖典礼在四川绵阳举行。87岁高龄的华语著名诗人洛夫获得首届“李白诗歌奖”,于坚、西川、沈苇、欧阳江河、杨炼五位诗人被授予提名奖。与当下众多诗歌奖项不同,李白诗歌奖绽放出一种极为特别的视野,摒弃了以诗歌的名义为地方形象代言的“小我”行为,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向华语写作的王者致敬。

   这是中国作家闯世界的标志——5月18日至26日,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对巴西、哥伦比亚、秘鲁和智利四国进行正式访问。与以往不同的是,在盛大的中国代表团里还有铁凝、莫言和麦家三位作家。作家的同行,意味着中国不仅在经济上有了强大的自信心,在文化上也开始努力重塑自我意识,准备以一种软实力彰显中国的综合实力。

   两个特殊的场景,一个从1300多年前走来,一个向着全球化的浪潮奔去。传统与现代、中国与世界的交汇,标注出文化振兴的历史使命。

   一切象征总有现实逻辑。马克思曾经指出,社会生活中存在着两种生产力——物质方面的生产力和精神方面的生产力。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,成不了世界大国。撒切尔夫人曾经对中国的断言,刺耳刺激却发人深思。在进入经济发展新常态的背景下,该以什么样的视角认识文化,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文化,以什么样的思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,以什么样的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?时代期待着我们作出回答。

   绵阳既是中国科技城,又是享誉世界的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的出生地。作为“中国诗歌之城”,近年来,绵阳以诗歌的名义提振文化,两年市委全委会连续指向同一个目标——建设中国西部文化强市。2005年、2007年、2013年,绵阳先后与人民文学出版社联合举办了“中华校园诗歌节”。2014年7月,绵阳承办了由文化部、中国作协和四川省人民政府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诗歌节。70余项系列主题活动,近100万人次参与,让民众在参与中享受艺术、追求艺术,成就了一场“诗歌艺术的盛会、人民群众的节日”。在诗歌普遍被认为“备受冷落”、“沦为小众文化”的今天,绵阳高擎了诗歌的精神旗帜,扛起了文化振兴的国家使命。

   中国是诗的国度。近年来,由于诗歌频频出现舆论爆点,人们也看到了一种景观,各种诗歌奖项层出不穷,资历、影响胜于“李白诗歌奖”的也很多。然而反观这些诗歌奖项,无一不是被冠以某地、某风景区、某企业名头的命题作文。打的是振兴诗歌、繁荣文化的招牌,走的却是推介城市、景区、企业形象的老路数。说得直白一点,无非就是以诗歌为噱头,花点小钱,做个广告,赚个吆喝。打量绵阳的系列诗歌活动,目的十分纯正,无一不是站在历史的高度,着眼于传承李白诗歌精神,弘扬中国优秀传统文化。由中国诗歌学会、绵阳市李白诗歌协会主办的“李白诗歌奖”,更张扬出“野心”:它不仅在找寻中国诗歌的当代李白,更试图从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,探索一个地方履行文化使命的路径。

   首届“李白诗歌奖”获得者洛夫,在诗坛耕耘已经71年,是国际著名诗人、世界华语诗坛泰斗、诺贝尔文学奖提名者、台湾最著名的现代诗人,被诗歌界誉为“诗魔”。他的诗歌,既深耕中国传统,又在继承并弘扬传统的同时,海纳百川,兼收并蓄,在传统与现代之间,在现实与魔幻之间,在感性与理性之间,为古老的中国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。五位获提名奖的诗人,同样是既立足于以李白诗歌为代表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,又在新的历史环境下有艺术创新的时代歌者。他们的诗歌,都是关注现实、思想深刻、艺术精湛、制作精良的精品力作。他们的获奖,只与诗歌有关;他们与绵阳的结缘,只与文化有关。他们代表了当下华语诗歌写作的最高水平,是我们这个时代、这片土地上成长起来的新的中国文化的代言人,足以担当得起我们对他们的致敬和加冕。

   人间需要有好诗。一个国家,只有文化体现出比物质和资本更强大的力量,才能造就更大的文明进步;一个地方,只有经济发展体现出文化的品格,才能进入更高的发展阶段。今日中国波澜壮阔的快速挺进,今日科技城创新创业的大潮涌动,为我们的诗歌创作、文化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时代土壤。怎样才能在全面深化改革中,将这些宝贵的财富转化为文化较量中的主动位势,转化为软实力竞争中的现实优势,为人类文明进步继续作出更大贡献,是我们每个人的使命。愿与诸君共勉!

 

[编辑:GSY]